【法治日报】李大勇: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 2023年06月01日
  • 法治日报
关注威尼斯娱乐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李大勇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商环境涉及市场主体准入、生产经营和退出等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和各个领域,覆盖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营商环境是典型的政府与市场主体互动演化形成的制度体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法治政府创建与评估的重要指标。优化营商环境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逐步提升,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针对市场主体所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进行改革和完善。如何统筹、协调好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既要遵循优化营商环境的一般规律,又要展现其特殊性,是当前地方各级政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要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职能分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宪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地方政府要贯彻实行中央重大决策和部署在本区域内的实施,保证中央的大政方针能够在地方落地生根。地方政府也要摈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政绩观”,不能“等”“靠”“要”,要主动作为,积极结合地方实际与民生需求制定本区域内的营商政策。营商政策与营商措施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营商环境政策的制定同时也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政策上下一致,避免政策效应相互抵消。

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清单管理。对市场主体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在法律法规规定之外不得有要求市场主体提供财力、物力或人力的摊派行为。对于增加义务或减少权益的收费项目、政务服务事项必须有法律法规等依据。对政府而言,在涉及优化营商环境、企业经营权的管理事项,由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多少权力,能做多少工作,行使多大权限应当是明确具体的。市场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法定职责,一旦违反了相应的法定职责后,则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但为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探索,对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或者偏差,依照国家和本省(区、市)有关规定,已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且未牟取非法利益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

同时,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税费政策减免和补贴发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一是要加大中央惠企政策的落实力度,实现补贴发放不过夜、政策兑现不拖延,提升企业对各项惠企政策的认同感。二是要根据本地实践情况,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定格实施企业税费减免、缓交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障经营、稳定发展。各级税务部门可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宣讲最新税收优惠政策,线上答疑解惑。针对企业社会保险可以按照中小微企业、大型企业、亏损经营不善的企业分类型地进行政策调整。暂时取消一些合理但不合时的收费,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地方政府还要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当下企业同时面临着供给侧冲击和需求侧冲击,涉及劳动力流动不畅、产业链上下游中断、资金流紧张、物流运输停滞等问题。在市场机制还无法有效地对资源、劳动力进行调节时,政府必须扮演市场复苏的助推器,要开展定期上门、定点服务、在线服务等,深入了解企业的政策与法律需求,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纠纷解决等各方面困难,要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地方政府要保障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增加就业岗位。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劳动者实现就近就业。就业促进法第12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通过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政府对劳动者就业负有保障义务,要为劳动者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对劳动者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目前东部地区出现用工荒,中西部地区大量务工人员滞留家乡,“不敢出、不能出、不便出”的现象仍旧存在。政府要积极扮演信息沟通员的角色,积极解决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

此外,地方政府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潜在的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市场监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机构要加强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监管、增强风险防范。针对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等,要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制,逐级分解安全责任;对企业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如安全基础管理检查、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现场安全检查等,把各种潜在的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为构建一个安全平稳有序的营商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胡月琪

相关资讯

  • 技术迭变环境下版权公共领域研究

    报告主题:技术迭变环境下版权公共领域研究 报告人:田小军,Tencent研究院版权研究中心秘书长,国家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研究员,北京市影视娱乐法学会版权法律研究会委员。 举办单位:经济法学院 报告地点:雁塔校区3号教学楼3604 报告时间: 2023年06月02日19:00至2023年06月02日21:00

    2023-06-02
  • 威尼斯娱乐召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大大法治思想,5月29日上午,威尼斯娱乐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召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研讨会。 会议邀请了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富成、研究员曲广娣等线上参加研讨。副校长孙昊亮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问与价值哲学研究院院长刘进田教授主持,来自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常识产权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单位近二十位专家参会。 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和实践要求,严存生、李康宁、朱继萍、李瑰华、曹燕、刘全娥、张金平、王斌通、井凯笛、杨静、谢鹏远、步洋洋等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充分交流,刘进田教授作会议总结。 (供稿:科研处  摄影:学生通讯社 张德媛、徐泽萌)

    2023-05-31
  • 【两办《意见》大家谈】王健:完善法学教育管理体制 更好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

    编者按: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擘画了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蓝图,为法学院校创新推进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推动在办学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威尼斯娱乐特邀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解读,以期推动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 完善法学教育管理体制 更好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   王健 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擘画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引导思想、工作原则、领导体制、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相关要求和组织实施保障,对于引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意见》关于法学教育管理引导体制的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和对重大问题敢于啃“难啃的骨头”的一贯要求,抓住了我国法学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到2025年法学教育管理引导体制更加完善的目标,为解决过去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过去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和政策依据。 形成更加完善的法学教育管理引导体制,首先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全面领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委加强统筹规划,加强中央依法治国办对法学教育工作的宏观引导。中央依法治国委在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重大问题上居于牵头抓总的位置,管宏观、谋大局、抓大事,研究提出战略性、前瞻性方案,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重点推动解决部门、地方解决不了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部门、地方之间存在分歧的重大问题,总揽不包办、统筹不代替、到位不越位。中央依法治国办加强对工作的协调、督促、检查、推动和落实,在组织管理体制上体现坚持党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全面领导的政治要求。 其次,要加强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对高校法学教育工作的引导,会同有关法治工作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教育和司法行政两部门对高校法学教育工作的引导,是从明确法学教育管理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的一般意义和表述内容的完整性上讲的。教育主管部门多年来积极履行包括法学教育在内的全国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管理由国务院确定的主要为全国培养人才的高校。目前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不断推进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赋予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对于司法行政部门,首先要赋予其管理引导高校法学教育的职责,解决司法行政部门在机构设置、职责范围和人员编制从无到有的问题,进而不断加强。改革开放后,司法行政部门遵照中央指示积极恢复和发展法学教育事业。2000年全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后形成的目前的机构职能和职责范围并不包括管理引导法学教育的内容。加强司法行政部门对法学教育工作的引导,是当前法学教育管理引导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是关系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如何有机衔接以及能否实现2025年法学教育管理引导体制建设目标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 第三,要推进法学院校改革发展,分类建设和管理法学院校,发挥好重点政法院校的骨干示范作用。《意见》用“法学院校”一词指称法学教育机构,仅在完善管理引导体制部分使用了一次“政法院校”。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整合全国法学教育资源基础上,按照全国大区均衡布局的需要设立的五所政法院校,在布局和功能上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带动效应,为新中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时代要充分发挥重点政法院校的骨干示范作用,就必须对政法院校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必须要有若干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影响带动全国各大区域的重点政法院校作为工作抓手,仅有一两所面向全国的政法院校根本不够。 第四,发挥好高等威尼斯娱乐法学类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引导委员会、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引导委员会等法学专家委员会作用,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的委员比例,优化人员组成,提高法学教育引导管理水平。此外,各级党委、法治工作部门、中国法学会、组织人事、宣传、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都要按照《意见》要求履行好相关职责。法学院校和科研院所党组织履行好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资源信息网络平台,推进资源整合,实现系统集成、资源互联共享。

    2023-05-28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